源码购买联系一叶知秋,QQ:545432457,交流群:727103570,此处是公告,可在后台修改

大学四年创业三次的那些坎坷经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尽管目前还在中山大学读书,尽管大学生创业不被看好,但从传统领域到移动互联网,我已经连续创业三次了。大胆,冒险,这是很多人对我的评价,今年即将毕业的我,在同学眼中,一直显得很另类,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没有店面,我们是怎样做服装生意的

  在盐科技作者读大二的时候从打印店老板那里了解到,班服市场利润很高,每年开学他们都会招收大量学生做班服代理。当时自己身上穿的班服50多块钱一件,质量蛮好,但是太贵。而市面上的班服多数都是30块钱左右,质量和款式都相当差。

  那个时候就想,如果能够推出一款质量和款式都不错的班服的话,应该会有市场。刚好我姐夫是做品牌T恤代工厂的,找他大概了解T恤的成本,觉得利润还可以。于是就找了个朋友决定要一起做。

  最开始想走代理模式,但是无法控制货源,做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后来我们决定自己去找代工厂。

  暑假的时候和朋友天天去跑中大布料市场,看布,选辅料,了解行情,后来又去跑制衣厂,了解生产环节和成本。最后我们找到了一款手感、质地、款式都很棒的T恤,然后直接拿去代工厂打版。考虑到当时班服市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品牌,我们又找了几个朋友做包装宣传,正式创办尚尹团体服装这个品牌。

  推广的idea来源于市场营销的一个课堂案例,当时老师讲到了一种广告模式----直邮营销:用传统信函的形式代替传单广告。

  在自己琢磨之后,我们决定把产品理念和创业故事写成信函的形式,并且找人学习了如何折情书信封,然后把信装进折好的信封里。每一封信都是手工做成,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是情书。

  因为我们没有店面,消费者看不到我们的产品,心里会没底。于是我们花了血本做了一批纪念服,准备作为“礼品”拿来送给班长。借送礼,让人先用,让他们对产品放心。确定了生产,有了漂亮的“情书”和“礼品”,我们开始在各个学校招人,当时依靠团队成员在广东各高校的老乡会,一下子在60多所学校组建起了代理团队。

  为了控制风险,我们为代理团队提前设计好了执行流程,让各个学校的代理每人负责3-4个学院,先收集好学院各班级班长的联系方式,然后每个院约出一个班长将我们的创业故事讲给他听,最后再让那位班长把我们准备好的信函转交给院系的其他班长。这种方式帮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后面送纪念服给他们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取得班长们的信任。

  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卖出了50000件T恤。那个时候立志以后要把尚尹打造成中国校园团体的冠军品牌。

  可是班服是季节性的市场需求,每年只有8-10月份才会有单,其他时间基本上没有太多事情可以做,而自己哪闲得住!

  想做委内瑞拉总统选举的生意,但为什么没有做成

  大三寒假的时候,一个交换生朋友介绍了一对做服装外贸的意大利夫妇给盐科技作者。当时委内瑞拉总统选举,他们作为代表采购商之一要来中国采购1000万件外贸T恤。而我做班服也是自己找的厂,基本上广州这边的制衣厂我都找过,也认识了不少做外贸的厂家,当时朋友介绍过来的时候问我可不可以在一个月内出1000万件T恤。

  接到这个单的时候我立马就打电话给厂,老板说几个大厂说一起出货的话有可能来得及。于是我就答应了。当时我爸告诉我他有个朋友是做出口阀门的,做外贸可能帮得上忙,后来我就联系到他,跟他请教了很多做外贸的门道,还找好了深圳的做航运的物流公司。

  不过厂家突然说产能不够,然后我自己就去跑深圳和虎门,想找多点厂一起合作,但是过程中浪费了太多时间,厂家的价格也很难谈到合适。

  委内瑞拉那边最后没有找我们这边拿货,单子也没做成,不过好在当时没有签协议打钱,不然出不来货问题会更大。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次失败主要是因为单来的太仓促,自己也缺乏经验,和采购方那边衔接也不太顺利。

  想让生活有规律,创办种子APP

  尽管学人家做外贸不成功,但是卖班服每年还是有的做吧?然而,我并没有继续卖班服,而是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创业。有的时候盐科技作者会想,如果不从事移动互联网的话,或许现在已经将班服卖到全国高校了。

  创业一直都很辛苦,有的时候为了赶项目会经常熬夜,不吃早饭,也很少有时间去运动,生活很不规律。实际上当时也知道像熬夜,久坐,不喝水,不锻炼这些恶习对自己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我曾经强迫自己每天早上6:30起床去跑步,坚持的还可以。后来身边很多朋友会主动找我去跑步,她们说一个人跑很难坚持,有人陪着跑会比较有动力。

  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心里琢磨着如果像跑步学英语这样的事情变成社交化运动的话应该会蛮有趣,也比较容易坚持。当那个时候我因为要参加全国的创业大赛,参赛的也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当时就想或许可以把这些想法融进手机应用,做出一款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APP。

  后来我把这个想法拿去和我的室友讨论,室友对移动互联网有极大的兴趣,总喜欢研究一些国外创新的产品和模式,当时他提出我们可以做一款综合性的习惯管理应用,可以鼓励人们早起,跑步,学英语等等,帮助更多人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在创办种子之前,我和他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习惯养成,目标管理以及健康类应用,我们发现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针对习惯养成或者目标管理的社区或者服务项目,于是我们打算利用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社交的手段开辟一种新的模式,推出一款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提升的产品。

  为了对个人目标管理和习惯养成这个领域有更深的理解,做出一款能真正给用户带来长久改变的产品,我们参加了很多时间管理类的培训,主动向时间管理领域和心理学比较权威的专家取经,有一次为了听一堂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特意从广州跑到北京。

  初战折戟,团队太大的教训

  去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画好了第一版的产品交互图。于是开始在中山大学招人做开发。

  因为自己思路也比较清晰,找人的时候能把项目说的很清楚,所以基本上交谈过的都很感兴趣。后面渐渐朋友也会给我们团队推荐一些厉害的人进来,有的甚至是毕业好几年的师兄师姐。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组建起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创业团队,光是技术和美工就有13个。

  一开始招这么多人是想要加快项目进度,不过因为当时给不了工资,有的只是一个想法和一堆愿景,招进来的人多数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不断会有成员进进出出。

  由于当时没有太多互联网团队管理的经验,再加上成员多数是学生基因,难免眼高手低,很快问题就接踵而来。每个人对产品都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比如功能上,视觉上等等,最开始想要把种子做一个基于习惯养成+问答帮助式的社区,后来觉得做用户奖励会更吸引人等等。

  当时经常会被各种新点子牵着鼻子走,对产品的概念一改再改。加上开学后很多人开始面临着学业,找工作,实习等等压力,多数人根本没有心思全职创业,项目进度很慢。最开始的预期是三个月能出测试版本,当时都定了好几次时间说要拿产品出来给用户测试,连用户都邀请好了,但是产品体验相当不好,视觉也达不到要求,很难拿出手。

  那个时候很自责,意识到自己在团队管理上出了很大问题。我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压力都很大,心里觉得内疚。一开始拉起了这个创业团队,给了大家愿景,结果却不如人意。当时还有成员跟我抱怨不公平,因为有的人全心全意在付出,有的人只是偶尔过问,投入不够。自己也总想着找个机会把这事情挑明了:如果要把种子做好的话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专注,而且需要真正的创业伙伴。

  招兵买马,重头再来

  “既然是创业,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全部的生活,没有大公司的实习,没有找工作,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你陪女朋友,认可的我们就一起干,不合适就走。” 12月份的时候我给大家抛出了这些话。

  离开的人有各种理由,留下的只有一个理由。

  不过团队成员去留的结果也是在自己意料之中的,因为那个时候产品已经很清晰了,自己心里也比较有底,知道谁比较适合,谁可能不太行,当时其实是双向选择。

  很快,新的团队组建起来了。留下的6个人四个是以前的成员,新加的技术是CTO以前在腾讯实习的同事,也没怎么说,就是和大家把项目讲清楚了,分好股权,分了下工,把时间规划定好。大家都很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自己想要的。股权和其他成员简单协商之后,由我直接分配,大家没有任何争议。注册公司也是直接拿家里的房产证明搞的,托家里熟人办的。

  新的团队一开始还是会走一些弯路。有的时候为了改一个产品细节,大家熬了好几个晚上,突然觉得不对了,又得重新再来,尽管有时候彼此争执不下,但就这样磕磕碰碰的,产品也越来越成熟了。

  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每天待在北亭一个堆满报纸的工作室,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只够摆上六张办公桌椅。工作室是我以前卖班服的时候租的,我们每天早上8点准时从中大出发骑车去北亭,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晚上经常不舍得回去,累了就在旁边的报纸屋里躺一躺。每晚10点半搭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宿舍,回去还得加班。工作压力很大,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大家每天都很鸡血。

  社交培育用户,服务改变用户

  随着团队熟稔起来,大家对产品的走向也越来越清晰。

  如今在健康管理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进入了,关注健康生活以及习惯养成的APP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类是重工具型应用:通过追踪用户每日行为,定期提供反馈数据,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个人进程,目前国内一些软硬件结合商已经开始在做,比如健康穿戴设备等等。

  第二类是重社交型应用:通过同目标人群的鼓励和监督,分享经验,获得奖励等等,使用户在坚持的过程中得到支持,这种模式国外有一些应用做的不错。

  内测的时候我们发现,用户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行为追踪和社交鼓励有的时候奏效,前期版本很简陋的社交和工具功能很多人都坚持在用,多数用户对这个概念是很认可的。

  不过长期来看,如果只是停留在用户签到、鼓励、改变分享还是不够的,产品需要和现实生活发生直接关系。比如,用户坚持健身,实际上除了APP社区或者记录工具,用户更需要健身设备或者健身房。只有在健身房里锻炼了,社区和记录工具才会有价值。因此在搭建种子习惯养成平台的同时,怎样将更多的服务和现实场景导入才是更重要的一环。种子APP必须更加关注用户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改变。

  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尝试和大学城的三所健身俱乐部合作,推出《健身去哪儿》21天改变计划。当时我们发现健身房办年卡的会员,很多人办完卡却很少去锻炼。我们希望推出一次社交化的健身活动,鼓励大家锻炼身体。此外,这次活动也是我们对种子APP产品形态的一次验证。

  在会员健身过程中我们除了提供场地和教练支持,还加了很多社交的元素,比如每一位参加的成员都会有各自的小组,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健身,也可以互相监督鼓励等等。在最后一天的改变分享会上,听完会员讲述他们的21天经历,讲述他们坚持健身的点点滴滴,突然觉得很感动,感觉我们真的做了一些对身边人有意义的事情。

  那次活动一共吸引了400多名会员,也让我们在线下第一次有了营收。之后我们又和shadow英语口语培训机构进行了合作。

  2014年1月的时候我们上线了内测版种子APP,没做过任何推广,就吸引到了10000名注册用户

  2014年3月的时候我们和广州慈铭体检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对健康数据和互联网产业结合方面的看法,如果可以合作的话,未来种子APP用户行为数据和线下服务将会有更好的结合点。

  目前,种子还是处在起步阶段,4月5号,种子官网将正式推出官方APP和网页端Beta应用。考虑到推广和开展线下活动需要大量资源,团队也希望能够寻求更多的合作和帮助。说到以后,我们希望能够为用户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人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445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